郭淑珍:“老郭推拿”除病患
作者:郭淑珍 来源:岐黄薪火时间:2024/7/3 浏览:475
我是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崔家集镇郭家庄人,在崔家集镇崔家集村振华街46号开了个老郭推拿服务部,为父老乡亲从事健康调理服务。说起这项工作,在我少年时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我十多岁时不幸腰椎受伤,直接影响到坐立行走。情急之下,我父亲想起了与我家有过命之交的老前辈马金玉老先生。他是我们村有名的推拿高手,把一身本事都传给了儿子马洪征和徒弟郭希霞。我父亲与马老先生素有深交,也得到了老先生的一些真传。
在父亲出面联系下,我哥哥背着我来到已在青岛一家医院工作的马洪征家里,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热情关爱与照料。在村里论辈分,我叫马洪征为大哥,他每天在上班之余都为我推拿按摩,一边做一边教我,鼓励我学会这一技之长。一年后,我恢复了健康,也学会了推拿的基本手法。
回到家之后,我多次到本村郭希霞家里拜访,提出拜师的心愿。他对我说,自己年事已高,不适合再收徒弟。推拿手法有人教你了,我可以把配制药贴的秘方传给你,条件就是你要把老祖宗留给咱们的这些宝贝传下去好好造福老百姓……
我与马洪征和郭希霞虽然没有举行拜师仪式,但实际上,他俩都是我的恩师,就是这两位师父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还有我的父亲,不仅平时经常给予点拨,就在他身患大病弥留之际,还把他深藏心底的一个手法教给了我,没想到这一“教”竟成永别,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与怀念。
为了打牢推拿的根基,练好推拿的硬功夫,我还报名参加了两次专业培训,购买了二十多本专业书籍刻苦学习,自己也感到有了可喜的进步。令我没想到的是,有个更大的喜事正在悄悄向我走来。
有个被我调理好身体的大哥,第二次来找我调理的时候,给我带来了一本《黄帝内经》。他对我说,你好好看看多加修为吧,那里面都是咱老祖宗高大上的医学智慧……后来的事实证明,这位大哥就是我生命中遇到的贵人,他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位引导我走好岐黄之路的大师!
在这位大哥点拨下,我抱起这部书一点一点地“啃”起来,尽管我对这部医学典籍理解还差得很远,但是已经有了三大收获:
一个是解决了怎样“看得准”问题。我学推拿之前,是个医学“小白”,学了推拿后,虽然也知道通过望、闻、问的诊法可以做出基本判断,但由于不会切脉,对诊断的结果总是感到不踏实。读了《黄帝内经》,我从书中的藏象理论中受到了启发,就是说,人的五脏六腑虽然藏在身体里看不到,但总会在身体表面以“象”的形式呈现出来,有的“象”能看到,有的“象”能闻到,有的“象”既看不到又闻不到,通过手接触皮肤也可以感知到。基于这一认识,我反反复复苦练手摸诊病的本领,终于获得成功,形成了自己一套望、闻、问、摸的诊断方法,自己感觉诊病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了。
另一个是解决了怎样“拔病根”问题。从找我调理身体的人员看,病症多种多样,病因五花八门,到底病根在哪里?往往很难迅速做出判断。我通过学习《黄帝内经》,从里面阐述的经络理论中找到了茅塞顿开的感觉。那上面讲,经络者,能决生死、处百病、调虚实,不可不通。我认识到,病因千千万,根在瘀和堵,经络一通百病不侵!根据这一理解,我从十二经脉到奇经八脉再到经外奇穴,都下了很大功夫学习研究,对于迅速找到病根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再一个是解决了怎样“推得好”问题。过去给人推拿,往往局限于单个人上,眼界很窄,学了《黄帝内经》,我懂得了中国古老的医学模式是天地人三位一体,无论是养生还是调理治病,都要遵循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规律,不能背天而行,盲目行事。为此,我探索出了适应不同季节需要的补法和泻法用于不同人体,同时把自己融入这个三位一体的模式中,在推拿过程中既做到手到更做到心到,既做到力到更做到气到,调理效果明显增强了。
我的推拿调理服务,大体分为两类:
第一类是纯手法推拿调理,比如神经性头痛、头昏头晕、失眠多梦、过敏性鼻炎,还有五脏六腑软组织穴位瘀堵,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法解决问题。再如糖尿病,只要不是遗传病人,通过手法推拿一个疗程15天,也会收到明显效果。这方面的病例以后再专门介绍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第二类就是伤筋动骨的调理,比如颈椎病、腰椎盘突出、肩周炎以及疏通跌打损伤筋骨等,就采取手法加外敷中药贴的办法通经络、修损伤、消炎症、去疼痛。对于存有偏瘫风险或者偏瘫初期的患者,只要调理及时得当,也可以避免坐轮椅生活。
